
在三江口瑶族镇明星村大丘麻组与井边组,两条水渠在田间蜿蜒向前,构成了一幅“水渠绕田走,地丰面貌新”的乡村图景。据了解,这两条水渠宽约30厘米高30厘米,全长1100多米,项目投资约14.5万元,于今年11月5日开工建设,12月7日正式竣工。
“水渠内壁光滑,高宽适用,完全能满足灌溉要求,质量也不比专业施工队修建的差。”说起这条崭新的水渠,村民们连连点赞。
今年10月16日,在村里的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村组夜谈会现场,大丘麻、井边组群众向驻村领导和村委会反映,由于水渠狭窄,雨季排洪困难,灌溉农田十分不便。会后,驻村领导会同村组干部前往实地察看,决定向上争取县里的水利项目资金用于修建水渠。经过多次协调沟通,最终争取到8.4万元的项目资金,但由于今年建筑原料价格持续上涨,可兴修的长度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。
“等”“靠”不是办法,为了能使项目尽快落实、完工、保证群众农业生产,驻村领导和村支“两委”成员又找到组内组长和几个热心老党员,经过商量,大家一致决定动员村民“众筹”购买建材,投工投劳,齐心协力把水渠修通。“号召”一发,十余名村干部和村民踊跃报名,大家分工协作,或购买(运输)沙石、水泥等建材,或负责现场抢修,或做好村民宣传解释工作。经过村组干部、党员与35户村民20多天的奋战,花费了180方砂石和40吨水泥,一条崭新的水渠终于成功修通,不仅灌溉了周边110亩农田,更滋润了百姓心田。
据悉,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三江口瑶族镇坚持学用结合,以实践促学,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在实处,着力解决了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、人饮工程、春耕生产缺劳力等民生实事,真正把“办公桌”搬到了田间地头,把“实事”办到了百姓心坎。
责编:何慧
来源:三江口瑶族镇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